養(yǎng)殖小龍蝦應該喂什么好?
第一:按季節(jié)增減投喂量
對于夏季高溫天氣而言,,小龍蝦為了躲避酷暑,,通常以穴居的方式來“越夏”,;對于冬季而言,,小龍蝦為了躲避寒冷的冬天,也是以穴居的方式來越冬,。故而,,在這兩個極端的天氣了,為了不使飼餌浪費,,給小龍蝦投喂的飼餌應該減量,。
第二:按時間投喂
小龍蝦在生長旺盛的時候,其飼料的供給會逐漸增加,。又因為小龍蝦喜濕怕光,,故而有晝伏夜出的生活習性。根據這個原理,,我們可以在早上的時候降低小龍蝦的投喂量,,而在夜晚的時候,應該增加小龍蝦的飼餌投喂量,,使小龍蝦不會餓著肚子生活,,同時還能節(jié)約一定的養(yǎng)殖成本。
第三:按小龍蝦的生長習性科學投喂
同一批次的小龍蝦,,其脫殼的時間大致相同。在小龍蝦脫殼的前后,,它本身是極度缺乏鈣源的,。因此,在這期間給小龍蝦投喂飼料時,,養(yǎng)殖戶可以在飼料中混合一些含鈣高的物質,,例如雞蛋殼的碎片或粉末,以此來加速小龍蝦的脫殼和長殼,從而使小龍蝦快速成長,。
第四:按小龍蝦的病狀投喂
當小龍蝦得了軟殼病時,,養(yǎng)殖戶可適當的在飼料中混合一定量的維生素D,來加速小龍蝦對鈣的吸收,。當小龍蝦得了黑鰓病時,,養(yǎng)殖戶又可以在飼料中混合一定量的維生素C,其添加比例為,,每公斤飼料加入1克的維生素C即可,。
小龍蝦養(yǎng)殖應注意有哪些?
一要注意池塘條件,。養(yǎng)殖小龍蝦的池塘不要太深,,一般不超過1.5米,池埂要有一定的坡度,,有利于創(chuàng)造深淺結合,、水溫各異的水環(huán)境,同時能充分利用光能,,提高水溫,,促進小龍蝦生長。小龍蝦具有較強的掘穴能力和逃跑能力,,池埂要壓實,、夯牢,不能有洞穴,,寬度在1.5米以上,,四周用石棉瓦等圍成防逃設施,特別是進排水口要用雙層過濾網,,以防破損,,造成養(yǎng)殖蝦逃逸。新開池塘還要在坡邊四周或池埂中間覆蓋一層60至80目的聚烯網片,。
二要注意栽種水草,。許多養(yǎng)殖小龍蝦的塘口是漁塘改造而成,沒有任何水草,,事實上小龍蝦同青蝦,、河蟹一樣,同樣也需要水草,。部分農戶養(yǎng)殖失敗的原因之一就是沒有栽種水草,。水草既可為小龍蝦棲息、脫殼提供隱蔽場所,,又可凈化水質,,增加溶氧,還可為小龍蝦提供新鮮的天然植物性餌料,其中最大的好處在于減少小龍蝦自相殘殺,。水草品種主要有輪葉黑藻,、伊樂藻、苦草,、水花生等,,面積占養(yǎng)殖面積的20%至30%。
三要注意飼料投喂,。小龍蝦屬雜食性,,喜食動物性餌料,且貪食,、食量大,,餌料不足容易造成自相殘殺。目前雞,、鴨,、豬等畜禽內臟價格便宜,有的養(yǎng)殖戶將畜禽內臟整塊投喂,,又不打勻,,導致小龍蝦攝食時互相爭斗,水體變黑發(fā)臭,,極易引發(fā)疾病,,造成部分農戶養(yǎng)殖失敗。要堅持精青結合,,根據攝食情況,,靈活掌握投餌量。
四要注意調節(jié)水質,。盡管小龍蝦生存能力強,,耐低氧,但清新的水質仍是小龍蝦高產的關鍵因素之一,。在溶氧低的環(huán)境下,,小龍蝦食欲下降,生長緩慢,,且容易引起逃跑和疾病的發(fā)生,,一旦發(fā)現大量小龍蝦爬到岸邊或浮于草頭,應立即進行換水,,特別是養(yǎng)殖中后期,,每周要換水1至2次,保持水中較高的溶氧,。
五要注意病害防治。小龍蝦抗病力較強,在自然水域中不易得病,,池塘高密度養(yǎng)殖后,,管理不當也易引起疾病的發(fā)生,主要纖毛蟲病,、黑鰓病和出血病,。要堅持以防為主,定期使用生石灰(20ppm)全池潑灑,,交替使用,。小龍蝦對農藥很敏感,禁用敵百蟲,、敵殺死等農藥,,也要防止農田藥水大量流入蝦池,造成不必要的損失,。蝦苗放養(yǎng)前10-15天,,一般每畝水面施豬糞等充分腐熟糞肥100-200公斤,培育浮游生物及提供適量的有機碎屑作蝦飼料,。放苗后3天內,,投以絞碎的小魚和碎肉,3天后1個月內投放小雜魚,、下腳碎肉或配合飼料,,待蝦苗長至6-7厘米時,可全部投喂軋碎的螺螄,、河蚌及適量的植物性飼料如麥子,、麩皮、玉米,、餅粕等或配合飼料,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