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,有消息稱,,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(Business Unit,,以下簡稱華為車BU)COO(首席運營官)王軍已經被停職,,華為車BU CEO余承東將獨掌智能車業(yè)務。
這也引發(fā)了外界的思考,,到底是不如此呢,?紅星資本局向華為汽車方面求證,華為官方并沒有回應,,不過如果余承東真的掌握大權,,那么華為自主造車就是早晚的事,?
華為汽車業(yè)務的商業(yè)模式穩(wěn)定為三種:一是作為零部件供應商,;二是華為HI模式,提供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,;三是華為智選模式,,華為深度參與產品定義、造型設計,、營銷,、用戶體驗等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。
據了解,,王軍負責的是HI模式,,合作品牌有北汽極狐、阿維塔,、廣汽埃安,;余承東主導的是華為智選模式,代表作是AITO問界,。兩種模式下產品銷量千差萬別,。
華為多次強調不造車,不過余承東一直是華為自己造車的堅定支持者,。汽車獨立分析師劉昊向紅星資本局表示,,“如果王軍被停職,余承東將獨掌智能車業(yè)務的消息為真,,在余承東的領導下,,華為智選模式勢必會成為華為車BU的重心,華為HI模式則可能有被邊緣化的風險,。”
余承東曾說,,“華為在汽車業(yè)務上投入很大,一年花掉幾十億美元,。汽車是華為唯一虧損的業(yè)務,,絕對是燒錢的生意,,絕對是很難干的生意。”他還立下了車BU要在2025年實現(xiàn)盈利的目標,。面對銷量表現(xiàn)天壤之別的兩條路線,,余承東或許會選擇更有回報的業(yè)務。
不過業(yè)內人士普遍認為,,短時間內華為不會選擇造車:“智選模式下,,華為除了不造整車,其他什么都干了,,業(yè)內一直有‘合作車企淪為華為代工廠’的說法,。整車制造環(huán)節(jié)投入大、毛利還不高,。問界大賣,,賽力斯的虧損反而擴大了,增收不增利,。”
相關信息顯示,,華為智選模式下,華為與賽力斯的分成比例為1:9,。在華為的10%中,,8%是華為渠道的營銷費用,包含華為為門店投入的門店建設,、場地投入,、人員培訓、售前售后服務等,;2%則是技術授權費用,,并且賽力斯采購華為指定的零部件,還需要付出物料成本,。
去年5月就有“賽力斯/問界車主摳掉尾標換成華為”的新聞,。多位消費者告訴紅星資本局,現(xiàn)在在他們眼里,,問界仍然只是華為汽車,,就差一個LOGO。
“一旦華為決定自己造車,,收購賽力斯或許可以無縫銜接,。”劉昊表示,“無非是愿不愿意,,價格能不能談攏的問題,。”